印度最近又一次演绎了所谓的“赢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在一次国家安全对话会上自信满满地表示,全球有“百余个国家”都希望向印度采购武器装备。他将“印度制造”这一口号吹得仿佛如同开了外挂,宣称印度的军火出口十年来从68.6亿卢比激增至2362.2亿卢比。究竟什么时候,印度的国防工业如此强大了呢?
如果拉杰纳特防长的演讲制作成PPT,绝对可以成为一部引人入胜的科幻片剧本。他称印度的军火出口在十年间增长了34倍,这一数字听上去令人瞠目结舌。然而,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23年的年度报告显示,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印度军火的主要买家为缅甸、亚美尼亚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单笔采购合同动辄就要上亿美金,数量也并非如他所言那般庞大。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此外,防长自豪地提到的辛多尔行动,其实网上充斥着印度军队摔飞机、丢装备的悲惨视频,居然还能够将这一惨败描绘成胜利。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国防部在去年也被其审计署当场打脸,显示“光辉”战机的国产化率竟然不足50%,大量关键部件还得依赖进口组装。
想了解印度军工的真实水平,就会发现其中水分颇多。阿琼坦克历经45年的研发,却连拉贾斯坦邦的沙丘都无法攀登;维克兰特号航母经过17年的建造,海试时频频出现故障,表现堪忧;即使是“布拉莫斯”导弹,其技术也基本倚赖于俄罗斯的技术转让,连基本的研发文件都没有拆开,就敢声称为自主研发。然而,印度媒体去年披露,连最基本的步都要从以色列进口铜壳,这究竟是怎样的自信,竟然妄图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莫迪政府推动的“印度制造”运动在过去的八年里耗费了2800亿美金,结果到了2023年,世界银行的制造业增值排行榜中,印度连前五都没能挤进去。
在拉杰纳特防长大声宣扬“印度制造”的同时,商务部长却不得不低头承认,依赖中国的产业链根本走不下去。他坦言,印度正试图与中国谈判,以获得更多的稀土产品,并指出印度所谓的稀土战略储备仅能支撑三个月。虽然印度自有稀土矿藏,但在提纯技术上却相当不足。去年在喀拉拉邦兴建的稀土加工厂,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处理的废料反而比生产的成品还要多,真是坐拥金矿却只能干瞪眼,目睹中资在缅甸、非洲争相收购矿场。
“印度制造”最大的笑话,莫过于一旦失去中国的支持便陷入全面停摆。尽管其声称制药业是“世界药房”,但90%的原料药依然需要从中国进口;甚至现在连军工产业也不得不仰赖中国的稀土资源。莫迪经常高呼“自力更生”,然而2023年印度对华贸易逆差突破了1000亿美元。中国向印度出口的电子元件、机械设备和化工产品的年增长率超过了18%以上。这根本不是“印度制造的崛起”,而是“中国制造借壳上市”的真实写照。
现实给莫迪政府带来了狠狠的一记耳光。当防长在台上高谈“100国求购印度军火”时,估计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家商务部长正在紧锣密鼓地撰写向中国求购稀土的申请。这种精神分裂式的操作,充分诠释了何为“巴拉特赢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